English

莫让农民望书兴叹

1999-03-18 来源:生活时报 新华社记者 刘 菁 我有话说

长期以来,农村图书消费一直热度不高。在江西,农民年人均购书额只有3.2元。是因为农民缺乏读书热情、购买力低吗?记者日前在农村采访时,听到了不少农民“望书兴叹”的感慨。

据统计,自1995年来,江西省农民文化教育消费的比例每年上升1个百分点,仅次于食品和住房消费。农业生产新技术的推广,大大激发了农民的读书热情。可是农民们为何望书兴叹?一些基层干部解释说,这是因为一部分农村图书存在脱离农村实际和农民需求、不符合农民阅读习惯等问题,农民觉得书不实用或看不懂。

几位农民举例说,有的农村图书内容滞后。如近年来农药市场竞争激烈,有些农药已被淘汰,书中仍在介绍,有的农药问世一、两年了,书中却找不到相关介绍。有的书则没有充分考虑农民的文化程度,理论阐述和概念太多,咬文嚼字,缺乏操作性。在新华书店,记者看到一些农村图书采用硬精装加护封的封面装帧,内文采用高档的120克铜版纸,这种过于讲究的装帧抬高了图书的价格,拉大了它与农村读者的距离。

采访中,农民们呼吁,农村图书一定要“浅”,不要使用科技人员才知道的专业术语和英文符号,要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,少讲为什么,多讲怎么办。书最好是图文并茂,让农民一看就明白。在图书装帧上90%的农民认为只要“过得去”就行。

基层图书发行网络不健全,也是农村图书销售不旺的一个因素。采访中,有八成农民反映买书不方便。因为效益差,近年来很多地方的乡村图书发行网点萎缩。据调查,临川市除了一个唱凯镇正在建新华书店外,其它乡镇都没有新华书店,村里就更没有书刊发行网点了,农民买书要跑到十几里外的县城去。

江西省新闻出版部门的有关负责人分析说,农民们望书兴叹,暴露出了农村图书编辑和发行工作的不足。编辑们不了解农村实际,不深入农村抓选题,导致了图书出版与农民的需求脱节。他们为此提出,农村图书的作者和编辑要转变作风,要走进农家小院虚心听取意见,切莫再让农民发出望书兴叹的感慨。另据介绍,这个省准备拿出400万资金用于恢复或建立农村图书发行网点,进一步加强农村图书市场的建设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